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近年来,我市的医疗资源实现了量质齐升,市民看病更加方便了。近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深圳市社康中心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情况时了解到,我市超过九成的市民10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相关资料图)
小病不出社区:
社康机构诊疗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人大代表们首先来到位于南山区华润城的大冲社康中心。这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社康集全科、中医、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等于一体。38名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就有3名。“以前一有病就跑大医院,现在小病小痛在社康都能搞定,不仅方便 ,还便宜。”一个候诊的居民告诉大家。
“ ‘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社康机构145家,总数达到881家,已实现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社康机构平均用房面积由2015年的752平方米提升到957平方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社康机构诊疗占比达35.8%,南山区甚至超过50%,远高于全国的9.9%,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我市新增社区医院28家,社康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新社康机构的建设标准也将进一步提升至1400平方米,市民看病将更加方便。
大病不出深圳:
7年新增22家三甲医院
代表们调研的第二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这是广东省首家公立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长期派出医疗、科研及管理领导专家驻深工作,目前已累计选派200多人次管理和技术骨干,全力打造湾区心血管疾病诊疗高地。
“我们住院患者涵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含港澳台同胞,市外医保患者占比超过三成。”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负责人介绍说。
“看病难,特别是看大病难近几年在深圳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市卫健委负责人说,包括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在内,近年来我市一批高水平医学院校来深办医,优质医疗资源加快集聚。自“十三五”以来7年多,深圳新增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7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22家三甲医院,3家综合医院进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100强。同时,还有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落户深圳,全市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3个。市域就诊率达到98.1%,大病不出深基本实现。
补齐医疗资源短板:
88个在建医疗项目57个在原特区外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特别是原特区内外医疗资源差异大曾是深圳医疗的短板。短短几年间,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变。
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组建了医疗卫生项目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基建、设备、信息化和开办费“四合一”审批,大幅压缩项目前期时间,有力推动医疗卫生项目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管理。“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建成公立医院4家,完成46家医院改扩建任务,新增床位2.78万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增长了74.2%、72.8%、63.1%、62.8%。
这些医疗重大项目,绝大部分布局在原特区外。据统计,原特区外千人口拥有病床数从2015年的2.0张提高到2022年的3.0张,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从2015年1.46人增加到2022年的1.98人。目前,全市在建的88个项目中,原特区外有57个,预计到2030年,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达到5.8张,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