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天天亮点!沪深300近5年收益为零

    好买财富官微来源:2023-03-01 21:30:24

    最近的A股,都不太行。

    有哥们说,白天炒股晚上跑外卖,白天给主力送钱,晚上给主力送饭呐。


    (相关资料图)

    然后,我还发现了一个冷知识:沪深300近5年涨幅为0。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2023.2.28

    1

    现在,买主动不如买指数的风气又兴盛了起来。

    这里面的原因有3点:

    第一,公募基金平均跌幅20%+,相比指数并没有太多的超额收益。

    而主动基金的综合费率一般是1.5%,而指数基金的费率一般是0.6%-1%。

    主动基金收着更高的费用,但跌得跟指数差不多,不划算。

    第二,这轮反弹,指数比主动基金涨幅更猛。

    比如恒生医疗指数,从最底部的2619点涨到4488点,最大上涨了71%。

    可是这一轮涨幅最大的主动基金,最大涨幅为61%,但其四季度规模不到1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涨了个寂寞。

    比较知名的医疗主题基金,如中欧医疗健康A最大上涨23%,工银前沿医疗A是21%,广发医疗保健A是28%,融通健康产业A是33%,汇添富创新医药是16%。

    这个涨幅相比恒生医疗的涨幅,确实大大跑输了。

    第三,最近2年基金经理离职频次较高,持有并不安稳。

    最近两年,离职的顶流基金经理并不少,如董承非、周应波、袁芳等。

    如果加上非知名,这一数字更多。

    光我持有的基金中,离职的基金经理包括林森、曲泉儒、蔡宇滨、张燕、高楠等。

    还有陷入离职传闻的2位基金经理,一位增聘了基金经理,一位则卸任了3只基金。

    挖掘个小而美的基金经理,我容易嘛。

    2

    可买指数真的比买主动强吗?

    从事实出发,并不是。

    沪深300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一般用来衡量指数的平均水平。

    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也代表了公募基金的平均水平。

    显示,沪深300近5年涨幅0%,而偏股混合基金涨幅55%,主动基金超额收益55%。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官网,2023.2.28

    5年,才是衡量业绩稳定性的较好的时间维度。

    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股东手册》中提到:“我们认为崇高的目标应该定期用结果来检验。我们持续以滚动五年期作为检验的时间基准。”

    那么,中国的主动基金为什么会创造超额收益?它的底层逻辑是否是扎实的?未来是否是可持续的?

    3

    这里要引用一个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

    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欧美等成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无论对信息的理解还是反映程度,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但在中国,仍存在高比例的散户,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反映远不如机构投资者。

    散户更容易追涨杀跌,让机构投资者以更便宜的价格买进,更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这才是主动基金可以跑赢指数基金的真相所在。

    同样数据为证: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从2016年1月-2019年6月的统计区间,

    无论资金体量如何,但账户年化收益均为负值,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单账户实现了平均正收益。

    另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A股散户共1.67亿,持有13.07万亿元市值,占比28.64%,其中账户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数量不到4%。

    散户基础的庞大,意味着机构的超额收益仍将长期存在。

    4

    去年九十月份,机构就一直在抄底。

    当时不少大佬都发声是不错的机会,而且公募大佬和私募大佬纷纷自购。

    如果看ETF的份额变化,会发现上证50、医药、科创50、沪深300、恒生等超跌的品种,净申购额最多。

    但如果当时观察市场的情绪,却非常悲观,就有读者后来给我留言在底部卖出了仓位。

    一正一反,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就出来了。

    5

    你们或许觉得,买指数基金不用担心基金经理离职的风险,持仓清晰透明,持有更有底气。

    但你们却忘记了持有指数基金一个最大的缺点:盈利下滑。

    一旦企业盈利能力下滑,那么暂时的低估值,未来则有可能会变成高估值。

    我在中概互联和中证500这2个指数上,印象很深。

    如果回到21年8月,彼时中概互联PE约36倍,处于低估,当时点位是8600点。

    可到了22年3月,中概互联点位跌到了4850点,当时的PE还是38倍。

    宽基指数同样存在这个风险。

    中证500在2018年以前非常火,原因在于早期A股流行中小盘风格。

    特别是18年是大熊市,中证500的估值百分位显得格外便宜。

    2018年6月,中证500市盈率24倍,彼时点位约5700点。

    可到了19年4月,彼时中证500点位是5400点,但是市盈率却变成了26倍。

    背后的原因便在于,中证500,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3%,导致点位更低,但是市盈率更贵。

    如果基金经理都无法避免犯错,那么我们更无法避免犯错。

    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减少犯错的概率。

    买主动基金,基金经理对企业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肯定比散户高不少,所以犯错的概率相对更低。

    很多人觉得买指数基金是懒人投资,但在我看来买主动基金才是懒人投资。

    买指数基金,特别是买行业指数基金,还得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否会下滑,对投资人的要求能力较高。

    除了上证50、沪深300等大盘指数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大部分宽基指数的盈利能力也不稳定。

    比如创业板指的主要分布行业是新能源和医药,科创50主要是半导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证500、中证1000以中小盘为主,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稳定。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将长期存在,而指数存在盈利下滑的风险,这是我主要配置主动基金的2点核心理由。

    总之,投资没有灵丹妙药,世上并没有所谓的投资圣杯。

    如果你觉得你找到了,那一定是你经历得还不够多。

    关键词: 基金经理 超额收益 指数基金

    下一篇:
    上一篇: